安徽工大:“双创”教育成育人特色

时间:2018-11-12  来源:大学生科技报  作者:方梦宇
对于陈传盛来说,在安徽工业大学求学期间接受的创新教育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

自从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今年已经是陈传盛在机械行业工作的第11个年头。在陈传盛的工厂里,“发明家,脑子活、点子多”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从业10余年来,他帮助工厂解决了无数个技术难题、申请了50多项技术专利,带出了一支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技术团队,掌握了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

时间回到2003年,那时的陈传盛还是安徽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大一新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报名入选了学校创新能力试点班。在专业学习之外,他每周须在试点班进行四节系统化的创新课程学习。

那个时候,在本科期间开设创新课程的高校并不多,陈传盛的很多同学都对他额外增设自己课程负担的行为不太理解。但试点班的学习,让陈传盛忙碌并快乐着。虽然时隔十几年,但他回忆起那时的创新课程学习,依然记忆犹新。

“让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获益最大的便是在冷院长课上,他坚持让学生做的‘每日一观察,每日一设想’。”陈传盛说。

陈传盛口中的冷院长便是安徽工大创新能力试点班的奠基人冷护基。2001年他来到安徽工大执教,开全省之先河在学校开设创新素质教育课程,2001年创办了“创新能力培养试点班”,把分散在各院系、有创新潜力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针对性培养,每期招收140名学生,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创新素质教育。

在这所学校里,创新是一种行动自觉。

2013年,学校出台《安徽工业大学激励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申请创新创业的在读大学生可申请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提出了创新创业学分的累计和转化制度,即创新创业学分可以转换为培养计划相应类别的学分。

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奖学金,对获得各类创新创业成果的学生优先评定各级各类奖学金。创新特长生参与免试保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入驻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团队免收房租、水电和物业费。

今年刚刚从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苏涛便因为在2017年全国蓝桥杯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获得了全国特等奖而被保研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他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让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了质的提升。

“一项技术的开发仅仅只靠一个行业的专家是不行的,例如在这个单片机项目里,往往需要20多个专业的人交叉合作方能够胜任。”苏涛说,“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参与各种赛事的机会,为专业的融合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为了激发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学校在教师考核中也单列了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一名青年教师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级专业(专项)比赛上获前3名或二等奖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专业(专项)比赛上获第一名可评为一类教师;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级专业(专项)比赛中获前8名或三等奖以上奖励,或在省部级专业(专项)比赛中获前3名或一等奖以上奖励可评为二类教师。

这些奖励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可谓是一个福音。

来自学校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80后教师徐浩坦言,按照传统对高校教师的评价方法,青年教师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现在学校为青年教师开辟了这样一个绿色通道,让我们从对科研项目的追求转到耐心辅导学生参与竞赛、帮助学生提升上,让我们拥有了获得感,工作也更有干劲了。”

如今,安徽工大的创新教育已经产生裂变效应,学校登上2015年中国大陆高校创新创业百强榜;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数由2010年的27项增加到2014年的192项,省级比赛中获奖数由2010年的73项增加到2017年的561项。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规模不断扩大,进入校内实践基地人数快速增加,由过去每年不足200人次增加到目前每年约9000人次。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强化育人特色,积极开拓校内外资源,改革评价机制,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新跃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创新创业大赛微信公众号